Posted by & filed under 朋友, 新加坡.

马克:以前在中国教我汉语的中国老师/朋友, 三年之前来到新加坡工作了。 她写给我们她在新加坡过日子的介绍。 她在新加坡的中学校教新加坡的孩子。很感谢她愿意跟我们分享。 下面是她写的:

(二)工作

经过新加坡教育部的选拔,我成为了这里中学的一名华文老师。而也就是由于这个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从来没有想过教华语会这样辛苦!:(

在北京时我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先后教过初二,高一和高二,这三个年级,并且担任过两年的班主任。每周最多十二节课(同一个年级),大部分时间花在备课,或是作文修改上面。当然,也会有令我头痛的学生,他们会时常给我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麻烦,不过还好,总体上来讲,我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在假期里面,我也曾经多次到大学担任过外教老师(留学生汉语短期培训班),在那里,我与我的外国学生们相处得都很愉快。(而这个博客的作者就是我的学生之一,他的汉语很好对吗?我很骄傲可以有这样一个洋学生!)

似乎废话太多了,马上转回正题!

……

由于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虽然从未到过新加坡教书,但是,对此我并未有太多的顾虑,可是——谁知——我的天!

新加坡的学校大致分为三类;邻里学校(针对大多数新加坡学生,属于政府学校,成绩一般);私立学校(针对贵族,政府不做统一要求,他们有自己的系统,成绩优秀);“一半一半”(嘻嘻,这是我的叫法,意思就是趋于邻里和私立之间,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教会学校)。而我则在一所普通的邻里学校任职,在这里,我们的华语课是这样的……(一般情况,有的会好些;有的则会差很多……,)

1 学生们大多不喜欢华语(甚至是“恨”华语)

2 华语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在讲话;一部分学生在走动;还有几个学生在听课

3 一件事情如果想让全班知道,至少重复10次以上(也许就在你刚刚讲过之后,就会有学生开口问你:“老师,你说什么?”)

4 收集作业也许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好的暂且不说,糟糕的也许要收上一个月(也许都收不到:)

5 学生们写华语字就好像画图画,同样一个字可能会出现三四种写法

……

当然!孩子吗!也有很可爱的地方,

1 你刚刚大声地骂过他,也许刚下课,他就会跑过来跟你开玩笑

2 他们也许没有听课,但是却十分关注“你”,常常会在你认真讲课的时候发问:例如:“老师,你的头发好美!”“老师,你有男朋友吗?”“老师,你和男朋友吵架了? 不要他吧”“老师,你这件衣服上个礼拜穿过了!”——我通常都会回答!(因为,我珍惜他们每一次说华语的机会——为什么?很简单!在华语课堂,他们大多也用英文交流,这有点像国内的英文课:)

3 课堂很轻松。即使是面临考试的压力,他们也都可以“从容“面对——因为他们不在乎。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有时,在课堂上刚刚还被气得跳脚的我,转瞬间就会被他们天真烂漫的言语或是动作弄得哭笑不得!

好了,这就是我那些可恨又可爱的学生,下次再聊聊我那“繁杂”的工作内容。待续……

9/27/08: 在新加坡教中文的丽娜, 现在有自己的博客, 可以在这里看看了

Posted by & filed under 朋友, 新加坡.

马克:以前在中国教我汉语的中国老师/朋友, 三年之前来到新加坡工作了。 她写给我们她在新加坡过日子的介绍。 她在新加坡的中学校教新加坡的孩子。很感谢她愿意跟我们分享。 下面是她写的:

似乎已经好久没有提笔写东西了,一时间不知该从何说起…..

Lina with Students申请,等待,准备行囊……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而转瞬间,我只身一人来到新加坡已经近三年了。在这里,我感受了成就,满足以及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暖。

对一个中国人来讲,新加坡是一个特别的国度,因为这里的祖先来自于中国;这里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这里有着我们熟悉的黄色面孔……一切的一切会让人感觉到亲切,舒适。

于是,带着几许期待,我踏入了这片美丽的土地,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从新奇,内心的搅扰,到理解,包容,以至内心的平静,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次的“异国经历”。

(一)生活:

这里的国民都很勤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是艰辛奋斗的一代吧。他们为自己的后辈留下了这个优良的传统。就算是现在,你也会经常在食阁或是餐馆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伯伯,老奶奶在收拾碗碟,而问其原因,他们会很平静的告诉你:只是为了不要做三等公民:等吃,等喝,等死:)
这里的居民很“小气”。算起来,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到公司上班,大概的薪水会是2000元新币左右,而平日的花销也不会很大(看电影7-9元;吃饭5-6元;到超市买一车的日常用品也不过70-80元)。可是当你问他一双耐克鞋要多少钱时,他会说:“很贵耶!要100多元!”;当你问要不要做出租车到达某一个地方时,他会说:“不要!很贵~!要十多块钱呢!”——搞不懂,该表扬他们的勤俭,收敛自己的“浪费”?
在这里生活很平静。新加坡的社会真的很安全。在这里,你不必担心午夜回家的安全;也不必忧虑书包打开,钱包手机外露会遭人偷窃。有人说:“新加坡人守法是被罚出来的。”——我倒是觉得,即使是这样也不错,至少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不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犯罪,不可绝对化哦:)
哦,对了还有一点:这里的居民不喜欢在家煮饭,平日里他们大多是去外面打包回家。原因也许有三个:第一,工作太忙了;第二,这里的住户家里不可以按排油烟机; 第三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这里的虫蚁太多,一旦处理不要油烟,那么家里就要遭殃了:)

好了,今天先说到这里吧,希望可以给一些朋友一点有用的信息。 待续

9/27/08: 在新加坡教中文的丽娜, 现在有自己的博客, 可以在这里看看了

Posted by & filed under 力马克, 零七八碎.

我看到新闻说又一个中国公司的食物产品有问题。 3个宝贝已死了,多百孩子生病了。 好像那公司的供应商为了通过检查,把不好/不对的东西放在牛奶的产品. 但是让我更惊讶的事情是, 不但三鹿集团知道这个不好的事情, 而是完全没有告诉民众. 他们没有担子说实话,阻止卖不好的产品, 不在意别人的安全和生命. 新闻也说新西兰的政府机关对中国报道才中国机关认可三鹿集团产品有问题.

如果我是在中国,会很害怕吃/喝任何的东西. 怎么知道哪些东西对你好不好. 很大的公司也为了赚钱,就是贪婪, 会随便卖任何的东西, 为了避免/通过检查会把什么东西也放在食物内里,骗人,什么都做. 对民众没有美德, 没有爱心的生意就很有可能让很多人受伤.

Posted by & filed under 因特网, 高技术, GetPowers 网站.

我最近发现阅读器的用法和好处。阅读器就是为了很方便得看你喜欢的博客,新闻,等等经常更新的内容。

我解释一下。 你在不少的网页看到 RSS 或者 Subscribe in a reader 订阅帖子 的标志。”Subscribe to my feed” 就是”订阅这网站最新资讯”的意思.

那我怎么订阅呢? 用什么呢? 怎么看? 怎么读?

这是阅读器! 阅读器不是现实的东西. 阅读器是在网上! 很多网站提供阅读器. 好像在中国比较流行的阅读器是:

抓虾 www.zhuaxia.com/
看天下 www.kantianxia.com/
谷歌 www.google.com/reader 中文自动出来(明显区分的细目)

你就去阅读器的网站, (也许需要注册), 然后你添加你喜欢看的博客, 网站的网址. 阅读器会自动地找到那网站的RSS Feed “最新资讯源” , 然后最新的帖子和新闻在阅读器上都快出来. RSS阅读器可以使你了解有关自己钟爱网站的最新资讯.

但是为什么有用吗? 怎么方便? 注册是不是很麻烦?

比方说, 你像我一样要看有关美国市场的最新新闻(股票正在跌得很厉害). 但是去很多网站几次找找更新新闻很麻烦. 这样的情况下, 用阅读器非常合适. 你可以把很多经济新闻公司的RSS添加你的阅读器. 你喜欢的网站都应该有rss的信息。你把它们放在你阅读器,就一共看所有, 最新的帖子和新闻! 不用你逛逛去那网站这网站. 你去阅读器看就行了. 很方便, 很省略时间.

在我的网站也有订阅帖子Add to Google Reader or Homepage的标志. 这些就是为了喜欢用阅读器的人可以很容易添加我的网站的方式. 请你尝试一下 🙂

RSS阅读器 “重组信号序列”, 更厉害的解释

Posted by & filed under 经济, 投资.

在MSN的会话。。。

中国朋友: 股票快要到2000点了,有什么看法

马克: haha, looks like shit, but I keep saying the same thing, this is a great time to buy good stocks!
马克: Look for good companies that will survive! (要找到能继续存在的好公司)
马克: because now, people are panic selling (因为投资者在恐慌性抛售)

中国朋友: 可是,也有人说要到1500点

马克: yes, so buy a little bit, little bit (买一点一点)
马克: we don’t know the bottom (我们不知道市场最低点)
马克: BUY LOW, SELL HIGH

中国朋友: yes
中国朋友: right

马克: now is not a bad time to consider buying

中国朋友: should be high later

马克: when everything is on sale
马克: hopefully, later will be higher
马克: so buy a little, buy a little

中国朋友: i see